周俊不同时期代表作

周俊画册

艺术评论

<< 新文本 >>

 

 

周俊的人物画

                                                                                                                                                                                                                             范迪安

周俊的画透露出一股强烈的拙意。

他用线,线如篆,笔触绢素留下老辣遒劲的痕迹,用墨,墨无常法,点染挫擦与线条浑然交织,班驳间流溢深沉之韵。对笔墨形式的高度敏感,得益于他对传统艺术的思考和筛选,更得益于他画道十多年的勤勉劳作。

笔下的人物有充实的生活原型,但造型样式却是屡经推敲而成立,他认为现代人物画的演进倚借的不仅仅是题材内容的翻新,更重要的是造型观念的变革,通过图式的新的构成,通过形貌、势态、笔墨的独特见解和体验,形成崭新的艺术情境。当然,一种新的艺术观念可以淘汰因袭的传统工具材料。然而,因袭的传统工具材料也可以造就新的艺术观念——前者,会引起绘画各种因素的位移,对于审美方式形成逆转、超越,产生一种新的领域;而后者,则需要以技术高超的实力与创作情思的独特性的统一来拓展审美的视域,难度、深度确实很大。然而周俊认定独创的形式并非取决与材料工具性质,写意水墨画仍然有创造新的艺术效果的潜能。他追求、研究、探索,不断的否定自己,不赶时髦,脚踏实地地一头扎在水墨写意画的创造之中。他在生活中感受到那些朝夕与土地相依为命的劳动者的品种、气质,画他们忙碌的身影,画他们质朴的精神,画岁月久远,天地老苍的人与自然的永恒存在,他自然、真诚地表达感受。

周俊的画,拙意是一个整体

他生长在烟笼柳绿,花簇水红的江南富庶之地,但却不满柔弱秀媚的画风。高原褐土、大河浊浪、海疆断崖……那些险峻、宏大的气势对他有更多的启迪。在近乎理性推导式地研究人物造型、画面布局、墨色笔法等严格训练中,他的美学追求逐渐确定。他摆脱了创造的确被动纪录感,而进入放笔酣畅,意到形立的自在表达的境界。年方三十余岁,他的画在青年画家群体中以独特绘画语言,显示他强烈的凝重和冷峻的风貌。

周俊终究有南方画家的灵气,砚边苦研之际,他披卷览史,敏锐地从传统艺术中吸取营养,在水墨技巧、造型能力上苦下工夫。倪云林的荒疏、八大山人的奇峭、金农的古逸、吴昌硕的雄健……都有他会心补益之处,用墨直取石涛墨韵,用线反复揣味书法各家之笔味,在经营章法上,近代诸家诸作曾一度是他的范式,但他没有跌入模仿或拼凑的困境,而是努力把握对空灵、清朗意境的偏爱,以此为目标去磨砺笔头功夫,形成自己的图式。正如他本人所言:传统水墨语言反映生活谈不上什么障碍或淘汰之说,关键在于你是否真正掌握了它,尽管这里存在着相当的难度。然而正因为有难度的限定范围,才体现出与众不同的价值来,当我们自由地运用这一语言与自身不断开阔的人生体验相侔,生发出内涵丰盈的作品时,作品必然有与他人抗衡的生命力

是的,周俊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去不断探索,不断前进,坚忍不拔地走自己的路。让我们祝这位优秀的国画家取得更大的成就。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央美院副院长、中央美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范迪安、 

 

 

 

丹青中深沉的人情世

                                                                       方增先

人物是写意国画中的难题,画家周俊目前在美术馆展出的人物作品所走的是一条侧面迂回阵。他一向没有将全部的心思用在人物作业上,而是徜徉在花鸟,山水和人物之间。数年用心所得,他找到了几条小径之间本质性的交汇点。

这里考究的是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景之间内在的关系的揭示。例如他在大幅《春寒》中出奇的用间隔的手法,使画面产生醒目的黑白断位,人物在画面中突隐突现,在空旷的背景衬映下,趋向内在的联系。

当艺术创造的意绪重于形式因素时,是否意味着周俊要放弃人物画中主题的深度?实际不然,周俊相当数量的人物画,具有疏朗、冷峻的美学特征。人物往往是抽取了具体时间的共性生相。那些匆匆涉足山野的归旅者,那些饱尝劳作甘苦的边塞子民,凝聚着画家对黑土地上的普通人真挚的依恋与钟情。意境的苍茫、深沉与笔墨形象的奇拙是重叠化合,相生相成的。

他的画用墨不吝却惜色如金,通常只点染数笔色泽,轻微单纯的色彩足以促成画面的主调,使画中的人情世态表现的更深沉凝重。

上海美术馆馆长、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方增先

Free counter and web stats